Type a search term to find related articles by LIMS subject matter experts gathered from the most trusted and dynamic collaboration tools in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cs industry.
惡搞文化,指的是对現實主题加以虛偽,从而建构出喜剧或諷刺效果的胡鬧娱乐文化。常見形式是將一些既成話題或節目等改編後再次發布,屬於二次創作的其中一手法。
「惡搞」一詞的最初使用情況並不清楚。有人認為「惡搞」一詞來自日語的Kuso,是一種經典的网上次文化,由日本的遊戲界傳入華語地區,成為了台灣BBS網路上一種特殊的文化。這種新文化然後再經由網路傳到香港至世界各地。
不過,關於Kuso一詞在華文領域中最早出現的可能性倒是有一種說法。Kuso一詞應源於kuso game《死亡火槍》中的主角越前康介遭受敵人攻擊時的慘叫聲「くそ(kuso)」。在1996年時,台灣有一群遊戲玩家,因為日本雜誌Saturn Magazine(現名ドリマガ)最爛遊戲專欄的持續介紹,開始對死亡火槍感興趣,進而將此作品的主角越前康介的慘叫聲「くそ」掛在嘴邊成為口頭禪,久而久之,kuso慢慢成為台灣人世界中惡搞的代名詞之一。
Kuso這詞語常使人摸不清楚其意思,主要的爭議點在於最早使用這個口頭禪的年輕玩家們,本身不熟悉這個日本詞彙的詳細意義,也無太大企圖心,因此對這詞的詳細用法並無嚴格定義規範,純粹只是當做一種心情感嘆上的口頭禪,早期的意思與原本kuso game的用法比較相似,指“很爛,爛到讓人發笑”的意思。
但其實這個字是日語的くそ,也就是糞。在日文中引申的用法還有很多,例如口語中的粗話(類似英語語系中的粗話——shit);「很爛,爛到讓人發笑」也是其中之一,與台灣人文化圈中的用法不同,日本人使用時貶低意味較濃,因此kuso等於惡搞的用法在日本並不適用。甚至誤用的話還可能造成誤會。另外一個解釋是日語的くうそう(kūsō),也就是空想。這個說法在文意上較說得通。
KUSO如果沒有創意,KUSO就不過是坨KUSO而已。
此名言的意義是:創意是惡搞的神髓。若果惡搞缺乏創意,惡搞將會有如糞土一般毫無價值可言。
但是,惡搞的這種行為方式,早在「Kuso」一詞出現之前在世界各國就已存在,惡搞和無厘頭就難以區分,可以認為,惡搞只是對古已有之的某種滑稽幽默的行為的另一種說法。下面例子中很多被認為是惡搞的行為,也並不能證明和日本的「Kuso」有什麼關係。
在英文中,與惡搞意思相近的詞語是 "parody"。在西方流行文化中,惡搞同樣常見。只是parody這個詞本身就是正式用語,可被視為藝術手段的一種。不像「惡搞」一詞,是由民間流傳形成的非正式語言。
“惡搞”反映出社會現像,其性質會隨着事件,人物,潮流,政治而演變,是有一種特色,但很難框死其定議,代表了某個時代的集體説法。以往類似的是次文化,現今更被跨大應用在帶侮辱性的政治諷刺中。
惡搞(détournement, kuso)運用已存在的形式、概念,將之加以改造後, 對原先的意義和作用產生反噬和顛覆力,並以此傳達不同的、甚至是相反的訊息。惡搞是一種快樂抗爭。
下列例子中,有些事物本身創作或創始的目的即在於惡搞,并無其他目的。有些影視節目或人物是以惡搞為其賣點,著重考慮商業效益。如:
有些事物本身原本有其他目的,但是被人拿來惡搞。如:
2006年8月10日,中國光明日报社举办防止网上「恶搞」成风专家座谈会,呼吁“旗帜鲜明地反对网上‘恶搞’红色经典,反对‘恶搞’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”[19]。
叱咤903商業二台為了對抗被網民稱為「網絡23條」的《2011年版權(修訂)條例草案》,2012年5月6日下午2時至4時,網絡創作單位、填詞人周博賢、Ming仔、Eminleo、鍵盤戰線,聯同商業電台,於銅鑼灣時代廣場舉辦「903二次創作人音樂會」。邀請了多位香港著名歌手,唱出多首改編歌曲。